暏武職人
裝修經(jīng)濟重在思考,裝修經(jīng)濟重在動腦。
并不覺得滴管和滴瓶在操作少量液體的時候有多方便……………
熟手用瓶子也能控制著一滴一滴地往外倒
生手拿個小勺子舀一下也就幾秒鐘的事兒
用滴管滴瓶不僅多了一筆額外開銷,而且定時清洗,平時儲藏等一系列的后續(xù)維護都會讓烹飪工作徒增繁瑣,從根本意義上反而不方便了起來。
而且說實話還真沒見過古今中外有哪個菜譜上寫著“醬油一滴”這樣的用量呢…( ′? ??')
2017-04-23
量筒量杯電子天平這么方便了,一樣普及率低,對中國主婦來說5毫升遠不如一茶勺來得直觀。
有時覺得真的是觀念問題更重些,有些朋友在手沖咖啡時以克、毫升和攝氏度為單位精心控制著咖啡粉重量,水溫,水量,流速,轉過身炒菜時就成了小火,慢燉,少許了。滴管也是,對老一輩人來說用滴管往舌尖滴藥含服是很常見的行為,但即使在供油緊缺的年代也沒人想著把滴管放油壺里。
這些從煉金術時期流傳至今的玻璃化學儀器據(jù)說就是從18世紀的歐洲廚房搬出來的,所以如今再放進西方廚房也不顯違和;但是對于恨化學的中國人民來說,用這套家伙式做飯會要了他們的命。
2017-04-23
個人認為是沒有備配調料的習慣的問題吧。
在家自己做菜的話,很多時候憑借的是經(jīng)驗和感覺,而不是菜譜。畢竟咸甜濃淡這種個人感覺菜譜是沒法告訴你的,純粹只能憑借經(jīng)驗去做,做多了自然就能在烹飪過程中能把握好口味咸淡問題,省去了提前配好配調料的功夫。
至于在做菜過程中再用滴管配調料...題主你就不怕糊鍋么╮( ̄⊿ ̄")╭
2017-04-22
在學校做炮制實驗藥劑實驗的時候用量筒滴管電子秤分析天平用的得心應手,原以為回家能順利進廚房對著菜譜大展拳腳一番,然而,回到家依舊舉著調料瓶欲哭無淚。
還是不會做飯,怪我咯 (|3[▓▓]
會做飯的人拿著勺子純靠抖都能抖出個好味道,不會做飯的人比如我,菜譜上如果沒標注油鹽醬醋多少毫升多少克就算給我量筒電子秤滴管我也不會啊……不過話又說回來,有稱量油鹽醬醋的時間,說不定人家都吃完飯了_(:з」∠)_
2017-04-21
第一,又細又長的管子不是不好清洗嘛
第二,假設你今天要做的菜按菜譜上需要一定劑量的原食材,例如西紅柿炒雞蛋,食用油,鹽等等按劑量準備好,但是雞蛋它不是每一個都一樣大小啊,西紅柿也是如此啊,怎么辦?多出來的原材料該怎么辦,西紅柿吃了,生雞蛋呢?也不好保存啊
2017-04-20
滴瓶和滴管在廚房用具中沒有流行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使用習慣:大多數(shù)人在烹飪時習慣使用量杯、勺子等工具來測量和添加調料,滴瓶和滴管相對較少被提及。
2、功能局限:滴瓶和滴管主要用于液體調料的精確滴加,而許多調料在使用時不需要如此精細的控制,導致它們的需求有限。
3、清潔問題:滴管和滴瓶容易殘留油脂或液體,清洗起來比較麻煩,很多家庭更傾向于使用易于清潔的廚具。
4、易損性:滴管和滴瓶相對于其他廚房工具較為脆弱,容易破損,影響其使用壽命,消費者可能會選擇更耐用的替代品。
總之,雖然滴瓶和滴管在顏色和設計上美觀,但由于功能和使用的局限性,使得它們并未廣泛流行于廚房中。
2024-08-02
WoMaek莫陌
擅長業(yè)主和施工方矛盾處理
因為不方便....特別是大火爆炒的時候呼啦一下就要出鍋了沒空玩滴管。
大廚們都是靠手感抓調料,太過精準反而失去了做中餐的感覺
2017-04-25
不用洗的話會有一部分人支持。
2017-04-24
像我這種會做菜的人不需要這種東西
2017-04-24
菜譜上寫的醬油,糖,料酒適量是怎么回事?是多少毫升多少克?急,在線等
2017-04-21
埃菲爾友人
只要一些小小的技巧,就能把你的家布置得溫馨有情調。
不適合中國的烹飪方式,滴管加料速度慢,像炒菜這樣的,還沒加好調料什么的,說不定就炒糊了
2017-04-18